热门搜索: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功能助剂服务商,自创立以来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及国内知名学府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公司秉承“技术为先,诚信为本”之宗旨,采用量体裁衣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功能材料的定制化与专业化生产。 公司主打产品:各种工程塑料长效抗静电剂、PC/PMMA/ABS/PET等高透明抗静电剂、透明增韧剂等。

    持续型抗静电剂厂家直供 高分子型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数:11
    所属行业:塑料 合成材料助剂
    发货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  
    产品数量:9999.00千克
    价格: 面议
    外观粉体/母粒可选 本体电阻10的4-6次方 硬度范围30-50D 包装25KG/袋 颜色透明
    常见的耐久性抗静电剂
    常见的耐久性抗静电剂就是抗静电时间久的抗静电剂,首先是长效性抗静电剂,抗静电时间持续,直到制品使用寿命结束仍有静电,其次,是抗静电剂,防静电期限1-3年,根据损耗磨损程度不同,可能防静电时间也是不同的。剩余的是短效抗静电剂了,防静电时间为3-12 个月,根据损耗磨损程度不同,可能防静电时间也是不同的。您可以根据您的情况来选择抗静电剂的添加,找到适合的重要。
    作为高分子结晶聚合物弹性体的长效型防静电剂,其分子结构形式为极性链段与两亲性链段的交替循环结构,因此,与绝大多数材料,无论是极性材料还是非极性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使用方法:
    1、生产前至少80度,甚至可达120度干燥2小时以上
    2、对于TPEE、PBT、TPE、PA、SBS、ABS、PC、PC/ABS、EVA、PVC、TPU、POM、 PS、PP、PE等在使用温度下直接添加或者在加工温度下预先造粒使用,如有必要可添加1-5%增容剂造粒后使用
    3、根据需要达到的表面电阻值,添加量15-25%
    持续型抗静电剂厂家直供
    抗静电剂的操作方法
    抗静电剂是添加在塑料之中或涂敷于模塑制品的表面,以达到减少静电积累目的的一类添加剂。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有涂布法和共混法两种。涂布法具有见效快、用料省,对抗静电剂的耐热性要求低等优点,但抗静电效果不能持久,经过水洗、摩擦后,抗静电剂涂层会消失。而共混法具有耐洗涤、耐摩擦,抗静电效果持久,使用方法简单等优点。
    1、涂布法操作要点
    涂布法操作分清洗配液、涂布和干燥四个工序。
    (1) 清洗为了得到均一密实的抗静电剂涂膜,涂刷抗静电剂前,对塑料表面进行清洗,彻底除去表面灰尘、油脂等。可用1%左右的中性洗涤剂溶液清洗。清洗后需要放置在无尘室内晾干。
    (2) 配液用、酯类或水将抗静电剂配成0.2~2%浓度的溶液,溶液的浓度在保证抗静电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稀一些,因为浓度高的溶液会发粘,*吸附灰尘。
    (3) 涂布根据制品的形状等选择涂布方法,常用的涂布方法有直接法、浸渍法和喷涂法等几种。直接法是用棉布、法兰绒、毛刷和辊筒等工具将抗静电剂液涂布在制品上。它简便有效,使用广。浸渍法是将制品浸入抗静电剂液中,它适用于形状复杂或数量很大的小型制品。喷涂法是用喷枪将抗静电剂液喷涂在制品上,它有速度快,效率高,涂膜均匀等优点。
    (4) 干燥涂布后的制品应充分干燥,使涂膜层硬化,在温度30-40℃,湿度60-80%的条件下,大约需要干燥3个小时。干燥后还要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放置5个小时。
    2、共混法操作要点
    共混法是将抗静电剂与树脂混合后再加工成型,制成具有抗静电的制品。常用的抗静电剂有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是易吸湿性化台物,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在成塑过程中,少量水份的存在就会造成制品质量下降,故抗静电剂在加到树脂前应充分干燥。可在70-80℃的热风下,干燥4个小时。
    抗静电剂的加入量应根据抗静电剂本身的性能、树脂的种类,加工条件、制品形态以及对抗静电效果的要求程度而定,一般加入量为0.3~3%。薄的制品的加入量比厚制品要少。
    持续型抗静电剂厂家直供
    塑料抗静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塑料因其优良的绝缘性和耐水性,在电气和电子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体积电阻较大,在生产和应用中,较易产生静电积累而导致吸尘、电击(放电)、燃烧甚至爆炸,给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危害。因此,如何减少和消除塑料及其制品的静电危害,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抗静电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塑料产生静电的一类添加剂。一般通用塑料的表面电阻高达l0 20Ω,加入抗静电剂后,可使塑料的表面电阻值降至l0 8Ω以下,从而可大大减少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现象。抗静电剂的使用拓宽了塑料的应用领域。
    塑料产生静电的原因塑料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摩擦并分离后,由于不能将产生的电荷传递出去,从而使表面积累了静电荷。不同塑料产生静电荷的难易程度与其表面电阻有关,表面电阻越大,漏电越少,表面静电障碍程度也越大。当静电障碍严重时,积累的电荷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产生火花、发出噼啪声响等。不同塑料产生电荷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尼龙、聚苯乙烯、**玻璃等易产生电荷;聚烯烃及PVC较难产生电荷,氟塑料是难产生静电的一种塑料。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抗静电剂的结构通式为R-Y-x,其中R为亲油基团,x为亲水基团,Y为连接基。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亲油基和极性部分的亲水基之间应具有适当的平衡,与高分子材料要有一定的相容性,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亲油基团。羟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键是典型的亲水基。抗静电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按使用方法分为外处理型和内添加型两种。
    本公司长效抗静电导电效率高(10E5-10),无毒环保,适用性广,性价比高。采用高分子合成工艺,合成的典型的热塑性高分性体聚合物,热分解温度大于290度以上。添加后可以达到10E6-9Ω.cm的抗静电性能要求。的可以做成105以下,形成导电高分子。既可以满足抗静电的功能需要,又具有增韧改性剂的。具有两亲性化学结构,适用于绝大部分高分子材料。且满足严苛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方法。
    持续型抗静电剂厂家直供
    长久抗静电剂的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1. 外抗静电剂
    外抗静电剂先溶于溶剂中,然后以喷涂或浸渍的方法涂敷于塑料上,溶剂则通过蒸发除去。此法的优点是所需抗静电剂量小,效果直接。缺点是,表面腐蚀和抗静电剂迁移至聚合物内部会造成抗静电性的损失,而且难以包覆均匀,会引起印刷和焊封困难。
    2. 内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先和聚合物结合为一体,然后迁移至聚合物表面发挥作用。内抗静电剂一般有非极性和极性两部分构成,非极性部分固定在聚合物中,极性部分则伸至聚合物外,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导电通路。
    内抗静电剂包括
    非离子型:在聚烯烃中常用的是丙三醇单硬脂酸酯(GMS),它与聚烯烃不十分相容,因此能很快迁移到表面。它符合大多数食品接触法规,所以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塑料。
    阳离子型: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活性分子通常含有一个大体积的阳离子,大多是长链烷基,常用于极性聚合物。
    阴离子型:主要是烷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等。
    两性型:烷基**铵乙内酯。
    阳离子型和两性型抗静电剂大多热稳定性不佳。
    内抗静电剂的迁移速度影响抗静电效果,而迁移速度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如果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很好,则抗静电剂不容易从聚合物中迁移出来;如果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太差,则抗静电剂的迁移速度又过快,会形成油脂状表面。
    聚合物的结晶性:抗静电剂的迁移,在无定形相中比结晶相中快。
    体系中的其他添加剂:填料或者颜料有可能吸收抗静电剂;而爽滑剂则有助于抗静电剂迁移至聚合物表面。
    抗静电剂的用量:高的浓度导致高的迁移速度。
    温度:高温下,抗静电剂的流动性好,因而迁移加快。
    长久型抗静电剂
    长久型抗静电剂是一类相对较新的抗静电剂,属亲水性聚合物。当其和聚合物基体共混后,一方面由于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较强,分子间便于质子移动,通过离子导电来传导和释放静电荷。另一方面,抗静电能力是通过其的分散形态体现的,高分子长久型抗静电剂在制品表层成维系的层状或筋状分布,构成导电性表层,而在中心部分几乎呈球状分布,形成“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静电荷。
    因为长久型抗静电剂不完全依赖表面吸水,所以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小。与迁移性抗静电剂相比,其抗静电效果持久。它不但能释放聚合物表面的电荷,还能释放聚合物内部的电荷,因此能同时降低表面和体积电阻。
    高分子型长效型抗静电剂,不完全依赖表面吸水,它不但能释放聚合物表面的电荷,还能释放聚合物内部的电荷,因此能同时降低表面和体积电阻。
    http://gavin2011.b2b168.com